情书

VOL DE NUIT - 我们来到这个星球上就是为了表达我们是谁

Avatar

读书笔记(1)

1, 心理学的几个效应:
首因效应: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人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因。

近因效应:在与他人接触中,对初交者形成印象,所依据的材料往往在时间上有一定间隔,因而材料出现的次序对于印象形成作用不大相同。人都根据间隔段后面的材料形成印象,这种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这是非常影响人际交往的两个效应,但同时都带有一定的主观偏差。

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坏的,那么他就被消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就被赋予其他不好的品质。

2, 苹果的乔布斯还有 groupon进入中国还有社交网络
下午工作中的小休时间,在休息室看了一会商业评论,其中关于苹果的乔布斯的题目大体是,‘穿透人类欲望的乔布斯’。说乔布斯是个营销高手。他在所有新产品被推出前,会透露出有限消息,却对所有的猜测不予评论,而这却获得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不得不说乔布斯是一位懂得心理学的人,它懂得保持神秘是获得人们关注的不二法则。但是我连想到,我们在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分享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可是一旦过多的暴露自己,反而不利于连接的建立呢?

另一则文章则说道groupon高调进入中国,姿态甚为傲慢。但这种傲慢并未不能帮助他打开市场,因为一开始他就与所有人未敌,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但预期的结果可能是灰头土脸的滚回欧美了。
对于傲慢与人为敌到最后失败,我还看不出其中的逻辑。。。。

中午休息的时候看了一下今年奥斯卡奖项热门《社交网络》的评论。据说电影中的扎克伯格和现实中的扎克伯格相差甚大。当然可能是出于艺术的需要, 也可能是并不太熟知扎克伯格,电影用了再常规不过的元素来解度社交网络的创建及主人公的态度。当然让我感兴趣的是扎克伯格对于电影形象的态度:他不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