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云路 - 金身圣殿 (上) [20100808]
因为之前晚上睡的很好, 第二天早上很顺利的就爬了起来. 叫醒了同屋的LAN和L, 与老海往往会合后前往布宫拍日出. 时间我记不太清楚了, 大概应该是早上6点多出的门, 6点半到的药王山门口. 然后发现药王山大门紧闭, 旁边的小牌子现实7点才开门. 大家囧. 只好在布宫门口来回遛弯. 向往衣服穿的单薄, 冻得哆哆嗦嗦. 此时的拉萨依然沉睡, 布宫前白天川流不息的主干道, 此时也不过是偶有车辆呼啸而过, 巨大的华灯静静的矗立在街道两侧, 散发着清冷明亮的光影.
好不容易捱到7点, 当大家赶到药王山门口时已经开了门, 可上到山上平台才发现, 竟依然冒出了这么多人在山上, 好的位置基本已经被脚架占干净了. 我一向不喜拥挤, 只得退到后面, 四处游荡. 印象里面日出的时间应该是7点40左右, 太阳从布宫后面偏东侧一点点的山脊上跳了出来. 因为山的高度, 太阳出来时候光线已经很刺眼了. 老海连连摇头, 总结布宫的日出大概最好的时间应该在冬季, 他看过那种照片, 太阳从布宫的东侧升起, 阳光洒在布宫身上, 感觉格外美好. 可惜现在太阳跳出来的角度不太对, 阳光下的布宫就是一个大逆光. 尽管如此, 药王山的露台已经是人满为患, 摄影爱好者们大都偏爱清晨与黄昏, 只是有人为美景而存片, 有人为留片而觅景, 明明做着同样的事情, 目的却截然不同呢. 可这又有什么不同, 重要么?
拍完布宫日出, L追寻她的队伍去了拉萨一日游, 老海和往往放弃早餐去拍其他风景, 而我和LAN则决定回住处吃早饭. 对我来说, 肚里没食, 心慌慌. 在客栈一层大厅会合了silence和老北, 而老板端上来的早餐的丰盛程度却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 每个人一个大拼盘: 一个饼, 一碗酸奶, 一份糌粑, 一份西红柿炒鸡蛋, 一份茄子, 外加每人一大杯甜茶或者酥油茶. 一开始大家并不认识糌粑, 便去问老板是什么, 怎么吃. 服务员小姑娘笑着说是糌粑, 可以放在酸奶里面吃. 于是LAN又指着饼问这个是什么怎么吃, 其实她的意思是是不是要蘸着什么东西吃, 不想小姑娘却崩溃了, 操着并不流利的汉语急急的辩解:"这个是饼子啊, 饼子怎么吃?! 拿嘴吃..." 大伙集体晕到. 面对如此丰盛的早餐, 我急忙给老海和往往打电话, 得到的回复是放弃早餐继续拍照. :) 看来精神粮食的诱惑确实比物质要大许多![]()
用过早餐, 大伙决定去大昭寺看看, 顺着八廓街, 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中, 我却丝毫没有购买的兴趣. 阿布亦警告过我, 八廓上的东西, 没有真品, 一定不要买. 记得出门前有朋友让我帮他带一条手链回去, 我没答应. 因为如果东西是假的话带了没有意思, 是真的也轮不到给他带, 我自己留着还来不及呢. 那话说的朋友很无语, 也只得作罢. 老北, silence和LAN倒是转的很津津有味, silence说想买一个转经筒, LAN则对小饰品独有情钟. 最逗的是老北, 看中了一个做工仿旧的小壶, 老板开价160, 几番讨价还价下来, 50元成交. 不想大家走出不到50米, 经过另一摊位, 同样的壶, 对方直接叫价40元, 让拎着小壶鸣鸣得意的老北倍受打击.
大昭寺门口依旧是熙熙攘攘的朝拜人群, 在灵塔袅袅的白烟下, 自顾自的颂着经, 叩拜心中的神灵. 股票曾经建议我进大昭寺要早去, 走左侧的门随信徒而进. 我回他这个真不太可能, 试问我一个身着冲锋衣的一袭现代都市装束傻子都能看出没有信仰的女孩怎么能混入信徒的人群呢? 更何况我真的找过, 也没有看到左门在哪里呢. 所以直接右门以游客身份进入. 从右门进, 第一步是参观大昭寺的金顶. 我们是10点进去的, 人已经很多了, 上楼的时候听到有很欢快的歌声, 原来是修葺大昭寺的工人们的自娱自乐. 歌声的韵律很强, 让人很容易感受到大家的欢快心情, 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留影. 可当游客放下相机准备离去的时候, 队伍里面却跑出个小伙子, 拉住游客们, 又从队伍后面拎出个纸箱子, 大意是我来卖个笑脸, 还望您老捧个钱场. 不过笑容永远是最好的武器, 就算多少沾了些铜腥, 也没有抹杀天真纯朴的感觉, 所以游客们大都也就是放下一点散碎银两, 一笑而过.
站在大昭寺的金顶, 面向东方, 可以看到静静矗立在远处的布达拉宫. 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不可忽视的地位足以与布达拉宫抗衡, 昭示数百年来西藏宗教与权利之间盘根错节的恩怨关系. 而那群站在世界屋脊上以神之名而存在的人们, 终还是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 连沙尘也无踪可觅了, 空余这些死寂寂的建筑群, 默默注视着人们在憧憬中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和传说. 然而上午在大昭寺看金顶并不是一个摄影的明智决定, 金闪闪的屋顶照出来完全就是一片背光, 没有办法昭示其威严的傲气. 于是大家决定先去看大昭寺的12岁等神佛, 再找地方转转, 然后再上金顶.
大昭寺释迦摩尼12岁等身佛,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的嫁妆, 也是我在拉萨最感兴趣的东西之一. 按股票的话说, 那个是西藏法力最高的法物. 当年尼泊尔尺尊公主与唐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分别带来了释迦摩尼8岁等身像与12岁等身像, 为了供奉两尊佛像, 才有了现如今的大昭寺和小昭寺. 而另外一尊25岁的释迦摩尼等身像, 据LAN说, 好像是沉在了印度洋底. 人们说, 到了拉萨不到大昭寺, 等于没到过西藏, 而12岁等身像, 则是大昭寺以及整个西藏的镇山之宝. 至宝座落在大殿的最里面, 想完全一睹真容并不容易, 因为中间隔着一道厚厚的铁帘. 透过铁帘的网孔, 至宝在后面让我看不真切. 想想股票的话, 我跑到等身像前拜了三个长头, 不求别的, 一是表达一下对宗教的敬畏之心, 自酥油花故事后, 对宗教畏惧之心常有; 二是小小的祈求一下阿里一路平安. 毕竟, 面对于拥有西藏最高法力和加持力的法物, 我自认为这三个长头还是划算的, 一趟旅行, 再周密详细的计划也不过能确保6-7成的安全, 其他的事情就真的要看人品和运气. 而旅途回来之后再回想, 一路上很多的波折, 真真是仰仗幸运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然后就是我这些举动, 在老北眼里却成了我笃信藏传佛教的证据, 更崩溃的是, 按他后来的评价来翻译, 我在拉萨那几天的表情, 写满了打算去阿里完成自杀大业的失意落魄. 我就彻底无语&晕.![]()
之后大家回到大昭寺的院子去休息, 打算等阳光位置好些再上金顶. silence忙个不停的开始拍摄院内花坛, 而且是以单膝下跪的方式, 一动不动, 专注而认真, 我在想将来这孩子对他女朋友求婚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副神情呢. 之后我对大昭寺的宣传栏产生了兴趣, 把喇嘛画在宣传画, 这应该也算是地方特色了吧.
LAN和老北随后想起想要找高僧开光. 于是我和他们又回到大殿. 这时候已经临近中午, 游客已经很少了, 喇嘛也坐到角落里面准备开饭. 老北开光的是一串从家里带来的木质手链, LAN的伪松石手链则是购于八廓街. 对于开光, 我一直很疑惑, 因为对于其效力我一直都很怀疑. 我见过的开光, 有的洒米粒的, 有的念一两句经文的, 还有郑重其事念很久很久经文的. 所以我并非不相信世间确实有开光一事, 但却一直怀疑自己是否见过真正的开光过程, 所以这次也是瞪大了眼睛去看. 而大昭寺的开光却没有给我答案. 老北的手链是被一个喇嘛纂在头里, 念了2,3句经文就还了回来. LAN的手链则享受了更多的待遇: 被另一个喇嘛放在手里念经, 然后又被拿进了铁帘, 触碰了一下等身像的金身, 又拿出来接着念了一段经文才还给LAN. 而LAN之后还有一个藏人也奉上一些项链之类的东西开光, 却被喇嘛拿到手里两句经文就搞定了. 直觉来说, 触碰过金身的应该是功德更大的, 但为什么待遇如此不同, 是有些"高人"口中的"缘分",还是不信命人口中的糊弄, 我小心的保留着我自己的疑惑.
然后我继续去看等身像, 虽然隔着铁帘, 但我还是极力想把他看清楚, 世之珍宝, 见一次总是不易. 这时我们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我们看到铁帘后面有人, 拿着一个小罐, 一把小刷, 在给佛像的脸上刷金漆! 由于当时大殿中部在修葺, 我们并没有当回事情, 只是以为是有信民供奉而已. 知道那天晚上, 我才从另一个人口中得知, 我们赶上的, 是大昭寺一年两次的, 佛像重塑金身!
再之后大家又重回了金顶. 这时的光线已经比上午好很多了, 金顶的霸气已经初露端倪, 其实我们看见的大昭寺有不少地方仍在修葺, 即使是中午, 依然有人在赶工. 藏人们拿着木板夯实屋顶的围栏, 亦是以血汗夯实心中的信仰. 信仰之外的东西, 大概都并不重要了吧.
真够懒的,这么长时间才写一篇
照您这速度,后年能写完吗?
-_-# 我又不着急, 争取明年年底写完. 有本事你自己去写.
看完你的才发现我好多都已然忘了,还想着第一顿早餐是哪天来着,问silence要了照片,说不急还没写到。哎~这顿早餐是我丢人的开始。。。我打算写个岚之丢人事件大公开,不知道会不会写到我想死。。。另:那个那个,我的手串没有碰到金身啦,虽然我是这么梦想的。
我看到了啊. 确实碰到了呢
发现一个病句,"巨大的华灯静静的矗立在街道两侧, 散发的清冷明亮的光影."
华灯散发“光影”?所以最后一个词改为“光芒”比较合适;此外,应该是“ 散发着”,而不是“ 散发的”
关于日偏角这个问题,我曾给出过学理上的解释,产生的原因在于地球公转时的“近日点”与“远日点”,可以参照有关教科书
哈哈,总体纪实兼有心情的记录,写的不错,望加快速度,写出更多、更好的游记,非常期待。
To向往, 前半段接受建议改正. 后半段你就哪凉快哪去吧, 阿旺说了:"头痛啦~" -_-#
嘿嘿,领导也头疼啊
就算是匿名都能看得出是向往,哎~想阿旺在西藏还能说“我高反了”,嘿嘿,子陌啊~~要不你低反?
我觉得你对第一顿早饭能记得那么清楚,一定是因为有茄子。。。
在大昭寺除了看到12岁等身像的时候震撼外,我对下午时刻的念经也印象深刻, 在催眠&迷幻&圣洁的诵经声中,窗口的那一束光在大佛的身上缓慢的移动,长如岁月,短如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