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花落无痕

华年似水 往事如尘

Avatar

尼泊尔游荡记 - 蓝毗尼之菩提本是一棵树[20111107]

一早起来吃饭,贵贵的自助餐吃到撑,车子照例是奥拓,尼泊尔的汽车,连着背包放进去,一辆车也就坐2个人了,记得刚在加德满都下飞机,四个人连着大大小小的包裹挤进一辆小小奥拓,好不狼狈。

车子一路向蓝毗尼进发。这时发现了尼泊尔的山路修的有点意思,大概是山丘的缘故弯弯绕绕的不一会就整的我七荤八素睡意涟涟,中途司机几次问我们要不要停车吃饭,可我和兜兜睡得晕晕乎乎谁也不搭理他,未果,自己停车去吃饭,扔我和兜兜在车上继续昏睡。下午又觉得气不过,见到果摊变要买水果吃,反正也没有钱,索性付了3份,我和兜兜也尝尝鲜。不过那看似像木瓜的玩意并不好吃,完全感觉不到司机吃的香甜可口的样子。这点一直没有明白,为什么尼泊尔就没有吃到过可口的水果,在安奈普尔那吃的桔子差点没把我酸死,去蓝毗尼路上的“伪”木瓜面且不甜,后来去加德满都路上买的芭蕉也涩嘴,好不容易到了加德满都了,除了死贵的石榴汁还算可口,就没有看到过一个卖相好看点的水果摊。

值得一提的时候下午在路上看见了一队僧人,敲着锣打着鼓举着旗子的在路上走着。司机没有停车,不过他解释说这些是从中国走去蓝毗尼朝圣的,是时常能在路上遇到。犹记得五台山曾见过一苦行僧,赤脚蓬发,一步一长头的叩像十方禅院方向,人心若强,可比磐石金刚。

下午三点车子抵达蓝毗尼,这里已经完全从山区转入平原,气温升高的很明显,感觉像是进入了热带。 下车现去找旅馆,居然家家都是客满。蓝毗尼并不是一个旅游城市,规模上也只算一个村子,但因为在宗教中的特殊地位,外来人口还是振兴了为数不多的家庭旅馆。最后总算找到一家叫LumbiniGardenLodge的勉强住下,房间感觉像是七八十年代的香港老楼,家具就是三张床,百叶窗通风扇透着半明不暗的光线。放下包冲入圣园,去看佛祖诞生的地方。佛园很大,核心的地方就是圣园,价格记不清楚了,照相也要我们再单交钱,不过我和兜兜算来算去,也没把找给我们的钱和他的报价对上,不晓得到底使我们英文不好啊,还是对方的数学不好。

进圣园要拖鞋,本地人直接把鞋往地上一踢就进去了,国外游客则会有管理人员引导把鞋子放在架子上,再给一个小牌子,所谓的学名“托管”。至此,我比较庆幸我穿了袜子,而兜兜因为是穿的洞洞鞋,只能光脚在园子里走来走去。但圣园扫的很干净,应该不会扎脚。

蓝毗尼是佛祖释迦摩尼作为王子悉达多的降生之地,和印度的佛祖觉悟成佛之地菩提迦叶、讲经收徒之地野鹿苑以及最终圆寂之地拘尸那迦合为佛教四大圣地。这对于信奉佛教的兜兜来说算是意义非常的朝圣之旅,对我来说则是好奇心使然的随意张望。这个是阿育王柱,印度传奇之王阿育王曾经朝圣蓝毗尼,减免蓝毗尼赋税,并树立此柱确认蓝毗尼的身份。

From Trip to Nepal


后面的屋子是摩耶夫人庙,其实上是佛祖诞生石的遗迹,传说摩耶夫人与国王饭净王婚后20年无所出,一日忽梦见白象入肋,遂怀上佛祖前身-王子悉达多,十月怀胎后回娘家待产,在尼历正月月圆之夜暨四月初八路过蓝毗尼园时腹痛,手扶无忧树枝,自右肋下诞出王子悉达多。而王子诞生即会走路,七步生莲,随后立下天下地下唯我独尊的宏愿。莫耶夫人庙内最中心的是一块诞生石,上面有一个脚印,传说就是佛祖当年落地留下的。诞生石的旁边是一道破落的金墙,乌突突并不耀眼,只是在些许地方闪着金光,暗暗的放亮,想是被众人不断摩挲的结果。

现代已经承认王子悉达多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若真如传说所说,是从摩耶夫人右肋飞出,那夫人该是有怎样的经历?传说中说摩耶夫人降下王子七日后离世,升入佛教忉利天(汉传佛教认为是玉皇大帝所在的那个天),王子遂由她的妹妹摩訶波闍波提抚养。身后是否可以升天我辈不得而知,但如果真的传说和现实属实,那摩耶夫人会不会多半死于难产?如此想法大概是大罪孽,但每思及此,总不由得去想夫人应该是位伟大的母亲,而母爱亦是世间最可贵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想,按传说而言,圣人他妈妈一类的人物毕生也就是一个任务——借子宫来孕育一个伟大的神灵。西方有玛利亚处子怀胎,藏地格萨尔生母亦是事先就命龙女下凡,摩耶夫人授命下界,诞下佛祖后立即返回天庭也倒是符合惯例。

出了摩耶夫人庙去看菩提树,先过一个水池,相传是摩耶夫人第一次清洗王子悉达多的水池,如今这池子依然被蓄着水,就是没那么透亮。后面那个位置就是当年无忧树的位置,旧树已毁,后人为了纪念又载了一颗菩提树,如今已是枝繁叶茂。佛祖与树结缘甚深,生于无忧树下,后于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顿悟成佛,而八十岁高龄时在娑罗双树下涅槃,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菩提树下是一个牌位,供人瞻仰,旁边坐着个和尚,为人们点提卡。提卡是印度教里面代表信仰和食物,用花和米面磨成的红色糊糊画在额头的位置来表达一种祝福。我和兜兜在从布恩山下山的时候曾经因为给尼泊尔贫困小学捐款被点过提卡,所以这次就没有再点。在牌位前恭恭敬敬的磕了个头,敬佛,亦是敬自己。 佛牌上爬过一直松鼠,三蹿俩跳的就上了树。寄生在佛祖诞生地树上的松鼠诶,能不能修成个灵兽呢?

From Trip to Nepal


From Trip to Nepal


绕到菩提树后,树下坐着一排和尚,对面亦坐着一排和尚。树下的和尚示意我们坐过去,但英语会的并不太多。我问他们和对面的和尚有区别么?他们说对面是印度和尚,他们是尼泊尔和尚。我汗,这里也分主场和客场么?和尚见我手上带的孔雀石佛珠,就示意我给他。我除了下来交个他,他拿在手里揉了揉,然后啐了口吐沫,就开始念经。我当时以为他只是吹了口气,后经兜兜严正确认,确是啐了口吐沫在上面,这事事后让我惶恐不已,不过兜兜也说了,念了那么久的经文,那口吐沫揉也揉没了(这妮子算是报了我恐吓她小飞机失事之仇了)。那和尚确实念了好久,刚开始我还饶有兴趣的听着,然一念就是十几分钟,搞得我后来心中只默念一句:大师,求求,赶紧完赶紧完吧。终于和尚念完了,把佛珠交给我带好,然后指指面前,示意留点施舍吧。 也是,冲着人家念了十多分钟,不给也不合适。

菩提树下的楚河汉界。

From Trip to Nepal


这个是念经念不完的尼泊尔和尚。

From Trip to Nepal


之后兜兜开始了她的拣树叶工程,圣园打扫的很干净,一有落叶不多久就会被人扫走,所以兜兜拣的很是艰辛,看着样子,是恨不得跳到树上去揪两把的。估计点提卡的老和尚和我察觉了同样的想法,所以一直盯着兜兜看个不停。

我则坐下菩提树下东张西望,看别人冥想,看菩提叶子。“观察”各路好汉。最先开始交谈是一对斯里兰卡夫妻,带着两个小孩,都是一身洁白的进入圣园,聊起来,说是现在在巴基斯坦工作,特地来朝圣的。我说那是不是也要去印度,男的腼腆一乐,说这次不行了,因为给巴基斯坦工作,所以印度拒绝发放给他们印度签证,只能等巴基斯坦的工作结束再说了。由此看国际争端和小孩过家家也没多大区别,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人,左边还是右边,站对了再说。小姑娘很可爱,在我看来,这满园冥想,都不及这小姑娘的露齿一乐福报深厚。

From Trip to Nepal


他们走后又和一个捷克小伙子继续聊,开始他只是坐在树下冥想,和他说话很累,因为他只是悄声用气来说,一定不要打扰了圣园的安静。问他想到什么,他送了半天“气”话给我我也没明白。后来在蓝毗尼有几次遇到他,最后在晚餐的餐厅遇到,他说一定要留我个联系方式。终是给了他,估计现在早扔到哪个角落了吧。路上留着不少邮箱,回来后一封信没收到,也没期望收到,相逢不必相识,缘份深浅亦不必强求。

From Trip to Nepal


再后来,来了个老和尚带着二三十个东南亚摸样的人进了园子。这老和尚实在抢眼,皮肤崭白,神色安逸,带着人们坐在菩提树后的空地上冥想,我盯了他好久,想来是位功力深厚的大师,那么他的冥想又会想些什么呢?想了想,终是不好意思去打扰。

From Trip to Nepal


From Trip to Nepal


时间渐过,月上树梢。当年摩耶夫人看到的月光会比这个更加明亮么?

From Trip to Nepal


菩提叶开开落落,历经了一岁又一岁的枯荣,是否真能做到平静淡然?想当年,僧人慧能因为一首“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胜过了首席大弟子神秀的“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从而从五祖弘忍手中受得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为后来开创禅宗“南宗”奠定基础。花动还是心动,争了几辈子,归根结底,树还是树,心却非心,不过万物生即是福音,有生地尘埃不及。

From Trip to Nepal


再抬头,原来树上亦有寄生,这小小的一支芽,从破败的枝干中坦露出来,笑得像个小恶魔。菩提啊,你若真有灵性,你到底会想些什么呢?

From Trip to Nepal


算了,月升日落只是一个过程,与其胡思乱想,不如趁夕阳余晖仍在,持一本书,细细品下墨香点点来的自在。

From Trip to Nepal


待最终出了圣园,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去看了下旁边一个小寺庙,塔上画着写实风格的尼泊尔之眼。寺院的看门人很好,本来是打算下班的样子,见我们过去,又开了大殿的灯,静静的等我们参观完毕,没有一句怨言。

From Trip to Nepal


再往外走,天色就黑了,蓝毗尼的大园子在夜色笼罩下显得有些诡异。猛一扭头,一道黑色的魅影静静的从电线杆上爬过。再走,面前又跑过一只。兜兜停下来,从背包里面掏出我们从ABC下山时候买的那个酸酸的桔子,蹲下来,说:“猴子猴子,我有桔子”。我还在笑她猴子怎么可能听得懂呢?却看见那猴子慢慢走出阴影,伸出前爪,从兜兜手里拿过桔子,然后安然的走回灌木丛。。。。我的下一个念头是:“大哥,那桔子真的挺酸的。。”

From Trip to Nepal


夜色沉沉,这是蓝毗尼的魅影,佛祖安睡的榻前。

这篇好好玩噢。
话说,那和尚倒是很有生意头脑,借开光名义敛财,可是吐唾沫实在恶。

禅坐入定的时候,其实是什么都不想的,进入一种完全无意识的状态,入定的目的就在此。“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通常这种状态下是知道周围情况的,因为会选择忽略,所谓“无眼耳鼻舌身意”,所以这种状态不适合被打搅,会深度影响修行。

嘿嘿。谢吴雨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