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Avatar

碎碎念

马上新年,mark下2020年的年度记录,还有两个月就是农历新年
--------------------------------------------------------------------------------------------------------------------
进入五月第二周,上海进入了初夏。还有每年四月一度的碎碎念没写。过去一年周边开始适应放慢的节奏,尽管现在疫情的影响还在延续,人们已经陆续建立新的生活次序。

这一年少了很多差旅和行走,阶段性完成了一些事情,比起密集奔跑的2019多了些许温润。 写字在今年完成五阶篆隶楷行草的进阶,共习34帖,进入临创阶段。从2018年初开始历经三年多跨入了另外一个半径距离,加上暑期里颜大人专题课的7帖,一至五阶共习75帖,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有了更多乐趣。

捕获1 by Zhu Kathy, on Flickr

疫情之后行走半径缩减,面对面接触少了, 有了些待在城市的空余。以前两点一线的城市生活,托疫情福能多走走看看,后半年“连接”成为年度关键词。

看了些展览和电影

千古风流人物 故宫展
三联的重点推介,做足功课去看的一个展览,人山人海。从宋朝写意之风和苏大人的蛤蟆体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晚明时傅山的丑书,风格潮起潮落。
捕获 2 by Zhu Kathy, on Flickr

笔墨. 书画的嬗变
展出地在上海, 但更像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横向延伸,每次书法风格的演变都会有KOL的出现。
捕获 3 by Zhu Kathy, on Flickr

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
三年前国家宝藏曾经提到过这起沉船事件,当时去省博看过长沙铜官窑。做为日常用具,瓷器上趣味的文字出口到不懂中文的异族人手里,到底是如何慢慢流行起来的?
捕获 8 by Zhu Kathy, on Flickr

去了一些一直没有时间待的地方

琉璃厂
大约每次去北京都行色匆匆,买了纸墨就走,好好逛琉璃厂已经是十年之前的事情了。这一年能好好看的时间多了起来,老胡同里的人恍然活在另外一个节奏里,偶然遇到七八十年代国营商店似的门店。时光倒流。

长沙简牍博物馆
去了之后才知道的小宝藏博物馆,简牍藏品比省博庞大,其中不少千年墨迹仍然非常生动,值得细细再去。
捕获 4 by Zhu Kathy, on Flickr

其他一些有趣的

《白狮奇缘 Mia et Le Lion Blanc》
一部关于人和动物之间的小魔幻和温暖的电影。

《夺冠》
本来以为是一部这个时代不缺的励志片,看过之后觉得虽然电影以夺冠为名,但似乎也不完全是,抛出了好多视角和问题让观众去回味。可以唤醒80年代万人空巷看排球的特殊回忆、随着飞速时代变迁带来的个体驱动力的变化,每个年龄段都能找到激起心里涟漪的小石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把小钥匙,也不尽相同,是一部替观影人表达出内心的视角和情感的时代纪录片。

捕获 7 by Zhu Kathy, on Flickr

Alex Katz
93岁的Alex Katz展览沉静愉悦。有趣的是,他在VCR中曾对比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提到更偏爱中国书法的丰富,而我对不在二王标准体系下的日本书道充满了好奇心。
捕获 5 by Zhu Kathy, on Flickr

Teamlab无界美术馆
爱丽丝梦游仙境,童话般的wonderland。流行说沉浸时,Teamlab是标杆。
捕获 6 by Zhu Kathy, on Flickr

见了不少平时忙起来见不到的人

疫情虽然限制了些见面条件,但也让人有了些可以安排见面的间隙。虚拟世界中缺乏面对面中可见和不可见的信息密度,见面时光珍贵,三人有我师。

21年的上半年明显觉得城市重新忙碌起来,节奏开始恢复过来,但和期盼中的节奏还是有差距。后疫情时代希望国家之间能尽快恢复互通,读书行路,行路比读书更重要也更受益。

碎碎念的一年

这两天年末的线上演唱会又多了起来 大家也逐渐习惯常态 看新闻也许明年互通就能恢复 看到之前写的差旅记录 行走虽然紧凑 也是一种学习验证的方式

-----------------------------------------------------------------------------------------------------------------------------------
[img]WeChat Image_20200419225520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昨天回家路上看到朋友圈里刷刘若英线上演唱会,想起上次去奶茶演唱会已经是6年前,奶茶还是奶茶,嗓子不是最出众,但细小处见真挚,奶茶有奶的芳香却不像奶那么腻,有茶的清淡却不像茶那么涩。听她的歌会想起中学跑在红色塑胶跑道上的轻微呼吸和海边清咸的微风,还有台北。对台湾莫名好感大概来自于发小几年前自行车环岛游的一个小故事:骑行的自行车在途中零件出了问题,于是他找到路边一家无名车行修车,等待百无聊奈之际租了一辆摩托三轮四处看看,回到车行取车时已是日迫西山,车行门已关,自行车修好整齐靠着墙的角落放着,店主在车上留了一张便条写着麻烦将钥匙和钱丢入窗口即可,像极了我们出生的80年代。

[img]WeChat Image_20200419225514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去年陆陆续续地因为各种原因去了十几个城市。4月公干去了台北,为了印证印象中的台湾,去之前把大好几年前买的蒋勋的《行走台湾》拿出来再看一遍。落地时空气若隐若现地有了初夏的潮湿闷热,建筑比想象中更低,台北101比起大陆很多城市的商业中心显娇小,尽管娇小,在B1层却有一家米其林一星油鸡饭小贩店。夜晚快走在台北的街道上,现代感的霓虹灯不常见,招牌多是写着传统书法的灯箱,渴了便在街边24小时便利店买瓶水,边喝边听吴侬软语似的语言,好像也融入了当地生活。终究是空闲时间太短,没有《行走台湾》里的体会,但台北还是在心里留下温润如玉的印象。

[img]WeChat Image_20200419225414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5月去了昆明,也是第一次去云南。大约对云南最初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妈妈出差昆明和西双版纳的照片上,我一直觉得昆明应该绿树成荫,然而热辣的太阳才是重点,唯有清晨薄云未散时走在路上空气才有微甜的味道。一天工作结束,借着请接送我一天的司机大哥的名义在附近老字号吃了顿全席云南米线,在机场买了几束新鲜的花人肉飞机回家。浮水几日,觉着昆明好似一座半睡半醒的城市。

[img]WeChat Image_20200419225530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10月假期恰逢并购交割,假期只剩4天,去南法的事情已经板上钉钉,抱着很低的期望,一路从浦东国际机场直奔戴高尔机场,落地之后马不停蹄打的到里昂火车站终于赶上去Avignon的火车,火车上遇到一个为代理超市租赁合同谈判出差的律师,寒暄后发现他处理的纠纷问题和国内很类似,谈起为什么做商业律师而不是刑事律师,男孩子腼腆笑着说因为狠不下心。抵达Avignon,熟悉又安静的气氛让几万里之外的上海像另外一个宇宙,尽管是普罗旺斯的首府,但Avignon外出的公共交通并不是特别方便。出于节省时间的考虑,决定加入包车出游团。出发时碰到一对从德克萨斯州来的美国夫妇,丈夫为德勤工作,大女儿刚考上大学,夫妇俩出来放松度假,于是两组从飞速奔跑国度来到童话王国的人一路感慨当地人大概天塌下来仍在路边喝着杯中物。然而当导游将我们带至城堡高处的户外餐厅,远眺Rhone河穿过的富饶绿地和村庄,3个外国人也不由自主融入这群当地人中,优雅明丽是上帝赐给这块土地的礼物。Avignon仍然是想象中的城落。

[img]WeChat Image_20200419225557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img]WeChat Image_20200419225602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若是一年中印象变化最大的地方便是北海道了。去年1月初抵达小樽,城市小小的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很喜欢走在雪里,听鞋和雪摩擦时发出的吱吱声,冷到面红耳赤时便找一家饭馆喝上点暖饮,脚就慢慢地恢复了温度。北海道是能喝到好水的地方,这里的气候条件与苏格兰接近,但水源更清冽,四季更分明。

[img]WeChat Image_20200419231852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img]WeChat Image_20200419231859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img]WeChat Image_20191116072755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去年是MBA毕业之后工作的第一年,经历入职学习、并购交割期,并购整合,也是繁忙特殊的一年。

魔都秋季

秋季是魔都舒适的日跑季 温度适宜 天空通透 空气清新

[img]b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日常晨课
[img]a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金秋黄金季 渌水净素月 月明白鹭飞
[img]c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水那边的

疫情前4月公干去了台北,短短2天半除了酒店和公司没有多余的时间四处看看,然而眼睛密集地在机场、酒店、街边看到了很多圆润的传统汉字,文字跟台北人待客的感觉类似。

机场出口和候机大厅

[img]WeChat Image_20191116073114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img]WeChat Image_20191116073340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酒店会议厅
[img]WeChat Image_20191116073313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有天工作结束后Marie约我一起去外面走走,换好运动鞋我们围着酒店急走了几公里。街面上没有绚丽的灯具招牌,更多的是汉字灯箱。应接不暇地走得。尽管有些照片拍很匆忙而且很模糊,回头看却是最喜欢的

[img]WeChat Image_20191116073308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img]WeChat Image_20191116073331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img]WeChat Image_20191116073120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东京和北海道也有一些文字,不像台北随处都可以看到,不在中国传统的二王体系之下,但是辨识度高

六花亭
[img]WeChat Image_20191116072811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饭店招牌
[img]WeChat Image_20191116072801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img]WeChat Image_20191116072745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这户人家 三崎 喜欢那个信箱 尽管在数据时代它会逐渐失去功能

[img]WeChat Image_20191116072709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陆陆续续地试了一些纸 笔触感最喜欢的还是刚开始写字时试的一张餐厅纸

[img]IMG_4274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五阶临创进阶

2021.1.31-2021.5.28写字进入五阶临创,没有写太多的新帖,是相对自由的阶段

2月
分析45份名家小样,选了一些做A4小样稿,每幅作品看似偶得,其实布局精微
1 by Zhu Kathy, on Flickr

3月
名家作品临写,打草稿,选纸,写到背临时定稿
google by Zhu Kathy, on Flickr

4/5月
写自己的内容 (构思定稿、练习、选纸练习、定稿)
3 by Zhu Kathy, on Flickr


日课兰亭序的练习
4 by Zhu Kathy, on Flickr

今年完成写字入门三年的Circle

夏日六课

白露过去,就秋凉了,小记一下。

7月上了颜大人的专题课,自己时间上刚好有点空余,就报了夏令营。一个月6堂课内容涉及颜大人的生平、练习颜大人的7种字帖,对他的取法、风格的变化和古意有了手写的体会。基于二阶和五阶的练习,颜大人的形象更丰富了。

2018年4月-6月第一次接触颜大人写的是他70岁的《颜勤礼碑》和72岁的《告身贴》,当时刚从篆隶转入楷书入门,现在回头看,1.5个月的练习时间更像从篆籀风格作为篆隶到楷书的过渡,快步走过楷书刚开始的阶段,形成颜大人的大致手写印象。当时人在国外学习,大部分时间不是在路上就是在酒店,行李空间有限,很多作业都留在住的地方。再写颜大人已过去2年,学完楷书、小楷、行草和五阶的篆隶,从5月开始到8月底练习颜大人63岁时的《麻姑仙坛记》和44岁时的《多宝塔》,从拙写到秀,说到偏好,对比练习过的字帖,还是喜欢颜大人晚期的拙。

夏日六课练习颜大人40岁到70岁之间的《王琳墓志》、《李玄靖碑》、《元次山碑》、《竹山堂连句》、《八关斋会报德记》、《放生池碑》和《千禄字碑》,从秀到拙,跟着走了一遍颜大人生平、风格的演变、他的承上启下和特有的古意,最喜《八关斋会报德记》和《竹山堂连句》,颜大人也不再是《告身帖》那样标签化的脸谱,好似一支梅花。

[img]1_1635914500115_14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img]3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img]4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五阶行草进阶

[img]行书_1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2020.10.28-2021.1.31完成了五阶行草进阶,临写24帖,算上之前练习过的60帖,累计84帖。回头看2019年3-9月的行草入门,临写的13帖围绕着王羲之《兰亭序》为中心的千江有月千江月的练习,从智永入手后《兰亭序》再到怀仁圣教序,之后杨凝式、宋四家和赵孟頫,对《兰亭序》也有了不同的体会。去年夏天借着颜真卿《祭侄文稿》看《兰亭序》觉得情感上缺了什么,现在回头看王羲之退休至会稽山阴到了人书俱老时, 且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创造这一幅传世作品,在内容上看似是文人贵族聚会但后面却有王羲之人生哲理上的思考,也反应了当时晋人审美上重自然主义以及基于老庄哲学的宇宙观。王大人完成了中国书法从古体到今体的过渡,也指向“雅正”的方向,是规矩完备的书法。如此总总,就不难理解《兰亭序》的特殊地位了。晋人风度下的书法规矩是完备的,唐朝自由开放氛围下发展出来的楷书法度严苛,且将书法納入考核范围。《兰亭序》看似闲情逸致应景而作,王大人应该有不少腹稿构思。

行草进阶里喜欢颜大人的《争座位帖》,更喜欢何绍基的舒缓感,依旧偏爱孙过庭大人的《书谱》。后来的大人们还是喜欢杨凝式的《韭花帖》,细看蔡襄的字也是耐看。


[img]行书_2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img]IMG_3762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五阶楷书进阶

[img]1 by Zhu Kathy, on Flickr[/img]

2020.4.15-2020.10.28 完成五阶楷书进阶学习,临写8帖。2018年5-11月二阶楷书入门,在碑帖互换中练习法度中的变化,从颜体和欧体的肥劲力、骨力进入褚遂良的变化最后以《三门记》的稳定收尾。二阶是对楷书整体有个平面的认知,五阶更像是在眼力、取法和楷书技术高峰上的练习。《张猛龙碑》和《麻姑仙坛记》气质高古,《多宝塔》和《汲黯传》是正楷和小楷的高峰,期间8月还穿梭了颜大人的专题夏日课,对楷书的认知在横向和竖向上都有了坐标。在练习过的60帖当中,楷书占了32帖,超过一半,也会是以后练习的重点。

五阶楷书进阶结束,学书法快满了950+天,仍然没有以写好字为目标,写着写着有了一块书法地图,大概就是老师说的蒙养和钥匙,看展时更能明白策展的意图,于是写字不单单是写字而开始变得好玩起来。写字是无边际的运动,非岁月不可。一到四阶先放下写好字的目标,把书写看成是专注力练习,日复一日,不去想手上功夫是否长进,手上也就能写出意想不到的字,渐渐也就能与以前距离很远的各位书家大人走得近一些。

刚开始只是觉得写字更多是面对自己的练习,有幼功的需要克服手上既有的棘手弱点,一张白纸的如履薄冰地开始积累一段时间后也会面对类似问题,各人都需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学习,互相参照帮助有限。开学之初大致在心里立了三个写字 Scenario

- 日常专注力练习时间
- 专注力练习 + 长在手上的书法地图(钥匙)
- 专注力练习+长在手上的书法地图(钥匙)+好字

曾在课上听到俞剑华在《书法指南》提到写字日常安排:“每日时间,不必太多,最多两小时,最少半小时,只要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毫不间断,其进步自有出人意料之外者。“时日过去,出人意外之处常有,但对什么是好字越来越敬畏。一是对于有些书家,经典几乎是肉搏的对象,井上有一在临终前仍然在奋力临写颜真卿,说以血肉养帖不为过;二是好字的内涵不仅于字本身。刚开始练习时,不如放下写好的目标,先练坐定开写,写着写着就有了收获。
习过的帖中,偏爱《张猛龙碑》和《玄秘塔》,故宫600年大展中也偏爱苏轼的《醉翁亭记》。


五阶篆隶

2019.11.20-2020.3.25完成五阶篆隶学习,临写10贴。对比2018年2月刚开始学书法以篆隶为起点,一阶8周的练习主要围绕《峄山刻石》和《张迁碑》写出稳定的中锋一笔,两年后的五阶练习更多侧重线条变化,对篆书的印象不再拘泥于稳定一笔。

四阶学完篆隶草行书35帖之后觉得应该是书法入门了,经过五阶篆隶觉得还在入门阶段。一到四阶算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大致描绘出了书法地图的边缘,五阶是手上已经有了一些自由,有意识地初步深入。从大书家和历代经典贴来看,开门学的“人书俱老”,三十年不为过。现在也颇为庆幸两年前就开始了学习,若放到现在开始未必有那么灵活。

习过的10帖中,偏爱《谦卦铭》、《王莽嘉量铭》、《礼器碑》和《曹全碑》,喜欢《王莽嘉量铭》的金文质感和《曹全碑》的秀美典雅,篆书偏向于大段时间练习更容易入贴些。

1 by Zhu Kathy, on Flickr


2 by Zhu Kathy, on Flickr

3 by Zhu Kathy, on Flickr

行草六月

2019.3.20-2019.9.25 历经四阶的行草学习,依旧是每天1-2小时的专注时间。四阶行草是近两年学习时间里浓度最高的阶段,不仅涉及众多书帖的临写,而且涉及到书法经典书籍的阅读,老师试图给我们架起知其然还须知其所以然的框架。

通临13帖,还有一些额外添的练习帖。13帖当中,当属杨凝式的《韭花帖》最喜欢,虽然很喜欢临写《兰亭序》但还是觉得多妍丽少了些清丽,其次喜欢蔡襄的《澄心堂纸》和孙过庭的《书谱》。

回看3月份前三阶学习的总结文章,当时觉得前三阶学习获得了一些手上相对自由,四阶应是《箭术与禅心》中的考试过程。练完《书谱》后,觉得四阶仍然在射箭阶段,需要解决的还是眼手心合和不合的问题。《书谱》中能读到的最多的意思也是“入帖”两字,眼睛精度进步的速度需要比手快。需要更多的静定帮助眼睛读出更多细节,眼睛入了帖,手才能跟上,才能谈后来的合与不合。


说起这六个月的收获是:13种字帖,大致建立了书法的框架,书法的框架以及经典读物大概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再反复咀嚼的。愿后来的五阶日日有好日。

1 by Zhu Kathy, on Flickr

2 by Zhu Kathy, on Flickr

3 by Zhu Kathy, on Flickr

read_more

更多网志请见归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