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的前世今生:)
清潔﹑保護﹑美化人體面部﹑皮膚以及毛髮等的日用化學品。具有令人愉快的香氣﹐能使人的容貌整潔美觀﹐並有益於身心健康。化妝一詞起源於希臘﹐含義是裝飾的技巧﹐意思是把人體自身的優點多加發揚﹐而把缺點加以彌補。
沿革 中國早在公元以前就開始使用化妝品。晉代(265~420)張華《博物誌》載有“紂燒鉛作粉”﹐以之塗面美容。胡粉(鹼式碳酸鉛)曾為皇家后妃用以塗面美容﹐稱為宮粉。後唐《中華古今註》關於胭脂的記載有“起自紂﹐以紅蘭花汁凝成”﹐由於產於燕國﹐所以稱燕脂。關於脣膏﹐有“脣脂以丹作之﹐象脣赤也”。東漢(25~220)班固撰《漢書》中﹐有畫眉的記載。在北魏(386~589)賈思勰著《齊民要術》中﹐記載了“作香粉惟多著丁香於粉盒中﹐自然芬馥”。清代宮廷中﹐曾用中藥防治脫髮﹐用皂角製品進行沐浴。
隨著生產和使用不斷發展﹐到了清代﹐化妝品生產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手工作坊。最早的生產企業有﹕開設於道光九年(1830)的揚州謝馥春香粉鋪(現為謝馥春日用化工廠)﹐主要生產香佩﹑香囊等粉類產品﹔咸豐十一年(1861)在上海開設了生產鵝蛋粉和髮油的老妙香室粉局(現為東風日用化工廠)﹔同治元年(1862)在杭州開設的孔鳳春香粉廠﹐所產各種香粉獲准向清王室進貢﹐故名貢粉﹔1896年開設的廣生行(1956年改稱上海家用化學品廠)﹐總行設在香港﹐在上海﹑營口等地設立分支機構。生產雙妹牌花露水﹑雪花﹑爽身粉。廣生行是率先從作坊式生產發展到採用機械生產的工廠。1915年謝馥春香粉鋪生產的香佩﹑香囊和宮粉等品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銀質獎。1916年廣生行的雙妹牌化妝品在美國巴拿馬賽會上獲特獎金牌。
到了30﹑40年代又陸續出現了明星香水廠﹑富貝康化學品廠等。50年代化妝品行業經過充實調整﹐得到發展。到80年代﹐化妝品生產已形成了化妝品門類基本齊全的生產體系。
公元前 5世紀﹐古埃及在許多宗教儀式上採用香膏﹑香木焚香﹐同時也用芳香產品混同油脂塗在人身上去朝聖﹐或塗於屍體上作防腐用。約在公元300年﹐義大利羅馬理髮店已使用香水。那不勒斯地區成為芳香業中心﹐產品有固體香膏﹑液狀香油和香粉。後者用於衣櫥中﹐使衣服有香味和防蟲蛀。9世紀後﹐阿拉伯人從香花中蒸餾取得芳香油﹐用在化妝品中﹐是化妝品技術上的重要成就。13~16世紀﹐化妝品開始從醫藥中分離出來。到19世紀末﹐化妝品生產逐漸發展成為單獨的工業。
转自:智慧藏百科全书网
对,雪花霜现在还有呢,
我外婆就一直都用那个。
俺们那叫雪花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