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狗狗才

一个看到过 UFO 的人

Avatar

支持简化字

汉字的简化,很多人对此颇有微词,尤其是香港台湾。我个人却觉得,大陆的汉字简化,作的非常艺术,做到了极繁字的简化,同时既不破坏汉字的原有架构,也没有破坏会意字的原始含义,使得我们今天能够读懂繁体字,轻松书写简体字,同时还能够从诸多汉字中找到汉字的会意功能。

拼音字,切,是个中国人就该鄙视这种想法,中国的文字,是世上最古老,並唯一流传至今的形意文字,是最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文化遗产,关键是,她的活力现在还在迸发,无论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我们的文字丝毫没有给我们造成任何阻碍,相反,由于电脑输入法的进步,书写变得如此容易,我想不到有任何理由来支持拼音字。

这里有篇文章讲汉字简化,写的很好,转载如下:

也说汉字简化
  汉字,从文字学角度一向划分为两大阶段,即以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为代表的古文字,与以隶、楷、行、草、简为代表的新文字。在汉字的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过篆变、隶变、楷化、简化四个大变化,其中,前两变是最为重大的改变。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阶段,汉字都有正体(也即用于正规场所的正规汉字)和俗体(也即民间俗用的不严格汉字)。有人以为简体字之前,汉字没有简化,事实上,汉字的每一个演变过程中,都有繁化、简化、异化三种变化。并且,在古文所说的六种汉字构字方法上,产生了几种新的汉字构字法。

  汉字的第一个大改变,是篆变。早先,文字以象形为主,因此,随着语义的增加,在原汉字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的汉字,这些汉字大多是对原有汉字进行组合,这构成了汉字最先的繁化,由于春秋战国各国彼此独立,因此,这种随意繁化给文化带来很大的不便。以流传下来的楚国竹简、帛书为例。一方面,竹简中越来越多的使用俗体,另一方面又自己造出不少新字。“其”字,在楚简中简化成与元字相似的上二下八,甚至,到了后来又进一步简化成上一下八。“训”字,右边本来是三划,在楚简中也简化成两划。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把原来秦国的大篆为基础,把六国文字统一成小篆。上面这些其、训,都得到恢复。但是,与此同时,小篆和后来的隶书接受了楚简中的一种简化手段,把复杂的地方用简单符号来代替。直到如今,汉字中有不少字中,带有没有实际意义的“一丨彡”等符号,就是这种构字法的残余。建国后的汉字简化方案,吸收了这种汉字构字法,把部分复杂而又没有多大独立意义的汉字部件,以“又”字符号来取代,比如漢(汉)嘆(叹)難(难),这些字的改变,并不影响原汉字的架构,因为它是整个代换。

  篆变的同时,就有对汉字进行简化。在春秋战国时代,因为还是以单字表意为主,因此,对于同一字不同意思的情况,就把原来的同一字添加偏旁,构成新字。但篆化的时候,一些没有必要的添加,就被简化了。比如,同样在楚简里面,由于一些字带有多个意思,比如郑,既是国家名字,也是城市名字,所以把郑字加上一个邑字旁,表示这个新字是指那个作为城市的郑,而不是国家的郑,后来,区别秦国国名与秦国地方、区别齐国国名与齐国地方等等,都产生了许多的这类带邑字旁的新字。在篆变的时候,这些邑字旁,就基本都被简化掉了,剩下的邑字,也简化成了耳朵旁等。也即,在篆变的的过程中,就有不少的简化例子。

  同样,隶变的时候,也是伴随着汉字的简化的。比如雷,在篆书里,雷的下面是四个田字,霍,在篆书里下面是重复两个,星的上面是三个日等等。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繁体,所以隶变的时候全简化掉了。这方面还有很多例子,我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下汉字文字学。从来没有人认为篆变和隶变阉割了汉字。

  到了楷书定型之后,汉字的正体与俗体继续产生分离,其特征就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出现了行书、草书。繁体字“書”,正是因为采用它的草书字体,才简化成书字,也就是说,千多年来,書字在许多书法和信件中,就是被写为书的。这类用行书、草书等俗体汉字来作为正体汉字,也是汉字简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明显的,我们看到从楷书到行书到草书,都是汉字简化趋势的证据。说到书字,就顺便回应一下一个问题,简化汉字之后确实有些汉字容易混淆,比如风和凤,但是,繁体字里容易混淆的字更多,比如書晝畫,简化成书昼画,就容易看多了。繁体字笔画多,在同样大小的字型下,细节就更模糊,必然更容易混乱。以行书、草书为例子,我们就容易理解汉字简化的字体来源和简化趋势。否定简体字没有文化内涵的人,许多本身对行书、草书就没有了解过。

  最后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人忽略了的问题。在前面说了,汉字的每一次演化,都不是简单简化,而是根据需要进行简化、繁化和异化。也就是说,它需要有一个很合理的诞生氛围。简体字里有没有繁化现象呢?答案是有。举个简单的例子,“分”字,由于它的语义产生了变化,因此,在出台简化汉字的同时,就把分字繁化成另一个“份”字,两个字代表了分字原先的不同意义。同样的,还有把“的”分解为“的地得”,我们看鲁迅时代的作品就容易发现这点,建国前的人们多数用的字代替了的地得,此外,还有他她,这些都是简体字中的繁化现象。这些都说明,简体字并不是把繁体字做简单简化而已,而是在繁体字基础上的一次充足的多样性的合理的汉字演化过程。

  另外,国民党政府在1935年曾推出400多个简体字,后来由于战乱未能推行,建国后的第一批简体字,许多就是以国民党政府的简体字表为基础的。后来,大陆又推行过几批简体字,其中,70年代推行的一批,由于对字形改动比较大,经过试用觉得不合理,在1985年下令废除。不过民间有些地方还在用,这就是有时候我们在一些招牌上还会看到用反合来代替饭盒的原因。可见,简化,是经过多方探讨,并以实际使用为验证的,不是随便乱简化的。简化字在大陆能流行,就是因为它简得确实有理。

  再说一个繁化的例子,我的姓氏郭,在古代,郭姓的起源有好几种,另外,古代地主大官家里的仆役,一般也随主人姓,特别是从小就卖身的孤儿。这样,就有许多的郭姓起源,为了区别,郭字在手写体时代就有许多变体,以区别各自的起源和地位的高低,比如把左下的子的横,写成斜提或者捺,右边的耳朵向上出头或者向左出头,左上的点写成短竖,口字与上下横联接等等。这些都是异化,而且是在手写体流行的时代非常容易出现的异化。到了手写体不流行的时候,这些不同的字肯定要进行统一规范,宋体就是这样一个把手写体规范为印刷体的过程。

  也就是说,汉字的发展,就是民间的俗体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一定程度,就要把俗体吸收到正体中来,这个时候,就会把许多异体字合成一个字,把繁体字化简,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是不断重复的。到了现在,建国后把俗体容纳进正体,就成了现在流行的简体字。建国之后,又有新的俗体开始流行,但是汉字已经脱离用单字来表意的阶段了,比如后跟後,在现代,单独一个后字出现,没有人知道到底要表达后还是後的意思,但如果成为复合词出现,那么谁都不会理解错皇后和后面所代表的不同意思的,所以,单字不再单独表意,而词的表意功能又很完善,这样,简化汉字是不会造成理解上的任何问题的,不会有人理解错字和词的现代含义。至于古代含义,涕,在古代是眼泪的意思,在现代是鼻涕的意思,如果还强要保留古字起源的形态,以弄什么理解这个字是怎么来的,那恐怕更多人会不清楚,鼻涕怎么是从眼睛流出来。分特、ft、晕、倒,这些都不是英文faint了,但他们的意思基本一样,这就是新流行的俗体,随着不同人的使用,新的俗体也就把同一个意思进行新的繁化,只不过现在已经不是单字表意,所以繁化的对象是词了而已。正如菜鸟,已经没有人也没有必要把菜鸟这个意思,用在鸟字上添个什么偏旁部首,变成新字来表达意思了,而只需要组合出新词就够了。所以可见,把字繁化越来越没有必要,简化才是大势所趋。如果还死抱着古代的造字法不放,那是在是脱离现实了。

  附带回答几个常见的误解问题:

  一、汉字的承载内容上,简体是不是对汉字的破坏?不,书面语言的丰富,是通过扩大词汇量来实现的。繁体字时代词汇量比甲骨文时代丰富,不等于繁体字本身比甲骨文本身丰富。因为繁体字、甲骨文都只是信息的载体工具而已。就好比我们现在用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来写微分公式,是因为现在的数学比中世纪丰富,不等于阿拉伯数字比中世纪的罗马数字丰富。相反,我们看到由于阿拉伯数字的简单,它比罗马数字更流行。当然有人喜欢怀旧,所以某些场所仍然喜欢使用罗马数字,营造一种古典美,但别以为这是阿拉伯数字不能表达,得用罗马数字来表达。汉语不象西方字母语言,汉语可以用字随心所欲组成新的组合词,因此不用创造新单字,不象英语已经几十万单词了还要继续弄新单词。信息化大发展的今天,汉语更加要灵活组成而不是不断推出新字来表达新内容。从这点上来看,简体字是很好得抓住了汉语的实质,把许多异体字去掉了。

  二、香港台湾人他们从小学习繁体字,使用繁体字并没有出现文盲,说简体字是为了使广大群众更快接受教育是不是没有道理?不,没有人说,繁变简是为了教育,教育不会因难而退的,这种论调,是为了反对简体而提出来故意荒谬的论据。繁化简,一个是趋势,一个是节省时间。繁化简是一种趋势,这个见上面文章,而且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就有许多知识分子提出要简化汉字。而对于简化汉字来说,最主要的部分是简化偏旁部首,比如把草字头、金字旁、丝字旁等进行简化,而另一部分是采用已经流行的简体字。举个例子,民间很早就认为雍正是改诏书篡位,民间流传他把诏书里的“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这证明,在民间早就因为要容易用,把繁体的“於”字写成“于”字,而且是很普遍很流行,才能有这种民间传说流行。繁化简,是大势所趋。再说了,繁化简并没有破坏什么汉字。说与說,都是言字旁,但却有人说,說的言字旁让人更容易理解言属性,说的讠字旁让人不容易理解,那只能说是学习不用心。因为讠就是言字旁,它的属性非常单一且清晰。台湾香港海外华人当然不会因为笔划多而造成识字上的困难。因为他们又不笨,当然能写熟练的繁体汉字。问题是,花费在这上面的时间如何?如果从小教,那么当然不要说是繁体字,就算是甲骨文你也学得会,不要说用毛笔写字,就是给你把小刀去雕刻竹子,你也学得会。只要给你于机会教育。但是花费在这上面的时间如何呢?象我们这样聊天快捷,还是你刻一卷竹子给我,我刻一卷竹子给你快捷?

  三、繁体字保留了古汉字的内涵,更有象形和会意内容?不,简单的一些例子,母是繁体,它本来就抛弃了甲骨文中的会意,从繁体字的母字,看不出来那两点是两个平行的乳房。此外,虫字反而更象形,繁体的蟲字把三个虫叠起来形容虫很多,这对于虫字这个单独的汉字来说没有意义,同样的还有从,人跟人就是从,繁体字写成從也是反而无谓地增加了表示这个字意思所需的部件。还有榖字,写成谷之后,很显眼就可以看出谷堆的象形来,还有个与個,也是简体字反而更符合字义。这些还有很多例子,而更明显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灭,用东西往火上面一盖,火就灭了,这很会意,反而繁体字的滅字,不用放大镜简直看不清原来中间有个火字强调与火的关系。


http://jael.anyp.cn/blog/archive/355830/060221033449671.aspx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简体一样博大精神!
死抱着繁体不放,是在抗拒历史车轮的前进。

同样觉得改简体字的那群人真是牛,现在再难看到类似的成就了。

还是繁体字好!

嗯,顶!:)

其实不光应该支持简化字这套文字系统,还应该支持现代汉语这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可以非常严肃认真地说,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和最智慧的语言体系!

当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代汉语(可以从20世纪90年代算起),尤其是21世纪初年的汉语,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侵入和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汉语的这种优越性正遭受着近一百年来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如何抵御网络化的冲击,保持汉语语言优越性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最后给狗狗你推荐两个关于汉语的网站和论坛:
语言文字网:http://www.yywzw.com/
北大中文论坛:http://www.pkucn.com/

还有几篇非常好的文章和帖子:

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字 http://www.yywzw.com/qtx/lqd.htm
汉语是智慧的语言 http://www.hainannet.com/ChineseCulture/YuYanWenTi/YY-HanYu.htm
为什么汉语的思维速度比其他语言快? http://www.pkucn.com/archiver/?tid-159639.html
发音种类改变了文化史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693&extra=&page=1
漢字:由面對歐洲中心論到面對全球化 http://www.pkucn.com/archiver/?tid-192756.html
世界语言可以一统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25626

从汉字简化的方法看简化字的不合理http://bbs.hksti.gov.cn/Topic.aspx?BoardID=9&TopicID=829
大家可以去看看,对待任何一件事情还是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为好。我们从小学的是简化字,可是大量的书法字帖中都是繁体字,想学真的要花很大的气力才能搞明白。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