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中型网站应用 Web 标准进行设计的思考~1
“应用 Web 标准进行设计”是一种网站页面设计模式。它有如下重要特征:
1. 采用符合 W3C 制定的 XHTML(1.0/1,1)标准的 HTML 标记书写
2. 对于页面所包含的内容,按照它们在语义层面的逻辑结构,使用相应的标签来标注。例如,对于作为标题的文字,用 <h1> 标签嵌套,表示一段段落的文字,用 <p> 标签嵌套。
3. 页面 HTML 代码尽量不含有用于控制内容视觉表现的标签,而仅使用表示内容语义逻辑结构的标签。当然,网页是为了呈现,可以用一些标签将内容“成块”地标注,以便排版。页面的外观全部用 CSS 代码来控制。页面代码简洁,苗条,清晰,优雅,可读性强。
网站的页面采用 Web 标准进行设计,有哪些明显好处呢?
1. 页面文件小,节省带宽,尤其是对于访问量巨大的站点。对于客户端,则能加快页面加载速度。
2. 浏览器兼容性好,目前的主流浏览器(IE,Mozilla Firefox,Opera,苹果机上的 Safari 等等)都可以较好的显示基于标准的页面,不会有显著差异。
以上两个好处,对于大中型网站而言都是很重要的。意味着在硬件和网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服务更广泛的客户。
那么,现状下,向商业网站推广 Web 标准有何困难呢?
1. 商业网站决策层并未意识到应用 Web 标准的好处。一方面,Web 标准的概念还不广为人知,另一方面,应用了 Web 标准后的那些优势,国内尚没有具备说服力的评测数据。
2. 重新构建全部页面是一项可怕的浩大工程。
3. 掌握 Web 标准设计技术的设计师或开发人员较少。对于 Web 页面设计这样的工作,传统观念一直认为是偏向美术设计,要会制作图片,页面使用可视化设计软件(如 Dreamweaver、FrontPage)搭建。然而现阶段的可视化网页制作软件,生成的代码可谓乱七八糟。DW 还好一些,FP 甚至 Word 之流就是垃圾制造者了。并且关键的是,它们的页面代码中充斥了冗余的用于控制外观呈现的标签,比如太多的 table、font、img width="1"……要做到按照 Web 标准的那套设计模式,只能直接手写大部分的代码,最多使用具有代码自动完成功能的工具来减轻重复劳动。这就要求对 HTML 标签和 CSS 代码的高度熟悉,可以记不得代码拼写,但要清楚其作用。能够手写页面和 CSS 代码的设计师真的不多。熟悉它们需要不少实践。
4. Web 标准的普及面很窄。事实上,第一次比较正式的引介 Web 标准进入网页设计的圈子的,还得算《网站重构》这本书的出版。目前国内大型商业站点应用了 Web 标准的很少,有名一些的如网易,淘宝,CSDN(部分),DoNews……众多的 Blog 站点因为采用的系统符合标准(如 MT,WordPress),成为了主要演示群体。国外则相对较多,例如 MSN,espn,Wired News,Blogger,Yahoo 等等……所谓 Web 2.0 时代的众多新兴网站,也大都符合标准,比如 Flickr,Technorati,此外还有大量的企业网站(等人这些都是请专门的制作公司完成的)。国内缺乏关于 Web 标准的相关氛围,众多的设计站点主要还是交流图片处理软件,MM 三剑客的使用技巧。
5. IE 浏览器的广泛普及以及其对于标准支持的不足,导致了大量网站只能用 IE 浏览,从而导致了习惯性的书写不标准代码。
综上,意识上的不重视,技术上的不会,传播上的不普及,Web 标准在国内的应用,任重而道远。
虽然并非完全明白,但对于网页浏览的感受,还是有一些的:在浏览国外的Web页面时,大多数页面简单,明了,整体呈现出一种清晰的思路和规范,我会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找想要的内容;而对于国内的网站,特别是众多门户网站(也许是为了呈列的需要),内容纷繁复杂,找信息犹如大海捞针,没有标准的思路可以复用。
---一点感受,不知是否符合天魔所说的Web标准概念?
这都不是主要问题,国内技术总是比外面慢一拍,明后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