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 & 体验理想L7
登高,空中大堂,一个时代又翻篇了。出发去上海。
首都机场,最爱T2,从停车楼到航站楼都是设计经典,进出路线都比T3和新的大兴机场合理。
新款陆地巡洋舰LC250普拉多(就是以前的霸道),大爱
太阳还没出的塔台。
晨光熹微,牛马们已经忙忙碌碌。
喜欢T2这种不太高的又很实用的建筑。现在新机场动辄几十米高的钢结构顶棚,太高了,不“聚气”。
迎着朝霞起飞,收轮。
双机同框。
永恒的摆渡车
说到摆渡车,网上有评论,因为航司靠泊廊桥要给机场运营方交钱,因此航司为了省钱,不买廊桥时刻,直接停远机位,导致很多登机口都空着。后来专家出来辟谣了,说摆渡车其实开销更大,还有车辆损耗、人工、油钱。。。吧啦吧啦。。。
在我一个乘客看来,明明是买天没亮的3折特价票才会遇到摆渡车,买9点整点的几乎没折扣的航班,那几乎就是离安检最近、步行距离最短的廊桥。脑子这东西,谁都有,就怕琢磨。
首都机场T1航站楼疫情后,把出发厅、到达厅、安检都给关闭了,保留登机口部分作为卫星厅,编号A01~A16。摆渡车把人从T2的远机位出发口送到T1,重新上楼。
这一张拍照体现了帝国的气质,再配个星战帝国进行曲的音乐
今日执飞波音787-800,经济舱较少的配置,主推低密度国际线,靠商务舱挣钱
航空煤油多少钱一吨现在
老飞机了,大概十年机龄,个人娱乐系统显的UI都是老版本。数据提供商是GEOFUSION,软件是法国的泰雷斯,这是做卫星和防务的法国公司。比较好奇他们的地图数据还包括三维海拔信息,是怎么测绘的,又拿不到中国大陆测绘资质和测绘牌照。
来部电影,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的片子。
很暖,2D画风很美。
人老了看这种情感丰富的片就比较伤感,睡觉了,不看了。
落地,拿车,理想L7体验,五座增程式SUV。
之前试乘、试驾过理想ONE、理想L8、理想L9,这是首次体验L7。
HUD平显,时间长了有点费眼睛,反光+晃眼。不过每个人对光线敏感和接受度不一样。
酒店泊车。
艺术型成分很高的酒店 —— 有多高呢?——三四楼那么高了。。。
温馨。
房间提供胶囊咖啡机!真的是用心的酒店!虽然吹风机不是戴森,但也看出用心了。
洗漱区。
增程式混动车,完全当油车开也可以,不用充电,就是油耗会高一些。打算体验下全自动模式下的电能管理和动力水平,因此下楼充个电去。也不用充满,有50%就行。
走起,确认了下这家不需要预先充值,而是每次随充随退,不用担心运营方跑路。
混动车一般都是慢充,这个是220V的家用7KW的,对于理想这种增程车,电池在20度左右,充满要3-4个小时。我充一个1小时补一点电,开混动就可以了。
国标充电口,慢充插口。
研究了下,国产车如何提供苹果Apple Music生态?发现居然是网页版本,没想到。
好了,那走吧。
上海纽约大学。
出发,过江!
有点小雨,玻璃上水滴。
外滩,找个商场好停车。
商场分南区、北区,地下全联通。就看地下车库的建设规模,北京就比不了。
魔都,有纽约摩天大楼那种感觉。
从商场走过去,已经能看见三件套了。
黄浦江夜景!
去年去上海中心登高看风景的图在这里。
早上还在北京,魔幻的一天!
游船靠码头,这个码头上次还停了军舰。
北边那段就是百年历史的外滩,东方小巴黎。
外滩Indigo酒店,前两年很喜欢住这里,江景房。疫情后涨价了于是住别的地方去了。
大都市,北京看来都不在一个级别。
江边寒风瑟瑟,撤。
研究下这辆理想L8经历了什么。如下截图。
上一张截图显示,自从2025-02-03寄存器轻零后,数据如下:
- 总计行驶了4007公里,其中烧油3440.8公里,电力驱动566.2公里。注意这里的油和电在使用中混合的,比如一趟行程10公里,可能7公里距离是增程器烧油的,另外3公里增程式自动熄火,电池供电
- 以上里程总计耗时65小时多,用油49小时,用电16小时
- 电力主要消耗75%在驱动车辆,另外15%启动空调,8%在电器使用(例如停车时候音响、灯光、屏幕)
- 油的消耗92%在纯驱动车,2%在顺带给空调,5%给电器
- 最近这4000公里的百公里综合油耗是7.5,百公里电耗18.4度。这个油耗数据对于一台大约2.4吨车,确实不算高。2.4吨重的六缸X5、路虎、Q7这些,市区/高速无论如何开不出7.5的油耗,从秦岭下山开100公里估计能低于7.5个。
看完上一张图的最近一个月的历史数据,再看今天的数据。如下截图。
今天到现在行驶了119公里,烧油的里程达到110公里,平均油耗7.3L/100KM,这数据还可以。真的是把增程式混动车当成纯油车再开。
这车总计开了30000公里了。
不太接受现在的国产电车,搞了太多非驾驶相关的乱七八糟的。比如下边这张图。
一个是新闻推送,一个是GPT大语言模型聊天功能。还有一个是调音分享,就是将全车7.1声道的频响均衡器、相位延迟等数据保存成配置文件,和别人分享。各种网友发布出来分享的有把音响调节为酒吧的重金属,调节为音乐厅的,调节为人生高音的。。。我太old school了,不喜欢这些。还是B&W或者哈曼卡顿原厂香!最近看新皇冠原厂的电装14喇叭调的也很好,放个粤语老歌很舒服。
地库看小米YU7路试车,还有几个月就正式开售。
外形高度借鉴法拉利Purosangue.
好了,结束一天的行程。
开车返程。
冬天上海的气候十分温和,比夏天更浪。
四通八达的高架快速路。
登机口,遥望陆家嘴三件套。开始Zoom in变焦。
这是三倍光学变焦。
这是三倍光学变焦+5倍数码变焦,强行放到最大。从虹桥机场看陆家嘴三件套。
今日A330-300,起飞。
空中放油口,宽体机才有,但这玩意最好别用上。窄体机一般没有放油口,需要备降时候,盘旋耗油,低于最大落地重量后再落地。
到达北方,北京附近,到处都是工地。
热电厂。貌似是东五环那个。
飞跃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县。。),遥望CBD和中国樽。
9倍变焦下的CBD,中国樽,国贸3期,央视。
36L跑道接地,滑行到北侧最远端都要出机场了。
从一号跑道末端看三号航站楼。
近期坐东航多,京沪线就他们家折扣最深,社畜公司travel desk,没得选。最近体验了几次后,觉得东航在服务质量上比2022年改制后的海航要高了。以前海航是国内质量最高,但是海航集团暴雷、私有化、辽宁方大集团控股后,海航就二流水平了,而且在二流中还吊车尾。东航性价比进一步提升。
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到达的客流是高架的,出发客流是在底层。这点非常合理且有趣。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的出发客流是高层,到达客流是低层。最不合理的是大兴机场,达到客户从登机口出来,居然不分上下层,就混合着登机人群就过来了。。。我猜这样是为了拉动大兴机场的商家的消费。
整个机场艺术成分最高的那一刻,和以前北京地铁2号线轨道站台的壁画一样。
出管控区,到达层一层,当年人山人海,二十年间(2005年),先是T3投产,接着大兴上线,T2喧闹不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