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睹

喜×宁×善×悟×恩

Avatar

悉达多

刚读毕黑塞的《悉达多》,和着最近密集听的王路和熊逸的金刚经和佛学50讲,还有latter推荐的成庆的《佛学入门40讲》,最近确实跟佛学杠上了一阵,难得系统性的读了几本书。

不得不说,黑塞的悉达多带着一种更文艺、更写实、更反叛的视角描述了一个人从独立、求索、觉醒到入世、追求,轮回、再到绝望、平淡、传承、幻灭,终至圆满的过程。

如果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顺耳,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无论佛法还是孔孟之道,在人生哲学的反刍与思辨里有异曲同工之处,给我的感受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从那个门进来,基督教的生门和死门,佛教的空门,无相门和无愿门,其实殊途同归,人生解忧之道都藏身在鲜活地看见,坦然地接纳,平凡的存在之中。

自己爱过,恨过,怨过,嫉妒过,感激过,后悔过。孩子也无一幸免,世人在这轮回中,智慧无法传承,知识可以分享。于是一遍又一遍的你我他都在上演一幕幕亘古不变的剧情,所谓解脱乃是看清这一场游戏一场梦的局限,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活着。

在看《儿子》这个章节时,有同为父母的强烈共鸣,下面这段话让我感同身受:朋友,去问河水吧!你听,它在发笑!你果真相信,你的蠢行,能免除他的蠢行?难道你通过教育、祈祷和劝诫,能保他免于轮回?亲爱的,你曾对我讲过引人深思的婆罗门之子悉达多的故事,难道你完全忘记了?是谁保护沙门悉达多免于罪孽、贪恋和愚昧?是他父亲的虔诚,老师的规劝,还是他自己的学识和求索?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难道有人曾被父亲或老师一路庇护?亲爱的,你相信有人能避开这道路?或许小悉达多能,因为你爱他,你愿意保他免于苦难和失望?但是就算你替他舍命十次,恐怕也不能扭转他命运的一丝一毫!

我也切实的感到,对子女盲目的爱,是一种极为人性的感情。它或许就是轮回,是混沌之泉,黑暗之水。但爱也并非毫无意义,它源自天性,是一种必需。爱的欲望该得到哺育,痛苦该去品尝,蠢行该去实践。母亲对孩子盲目的爱,父亲痴愚盲目地为独子骄傲,年轻的女子盲目追求珠宝,这些本能、简单、愚蠢,却极为强烈鲜活的欲望不再幼稚。人们为欲望而活,因欲望不断创造、出行、征战,不断受难。但我们又从人们的每种激情、每种盲目,每种强悍,每种坚韧中看到生命和生机,看到坚不可摧之物和梵天。

最近这么哲学

最近思考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