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蔚睹

喜×宁×善×悟×恩

Avatar

位数形势(太牛了)

识脉,位、数、形皆易,唯势最难。位有浮、中、沉、或再加伏脉;脉动至数皆有大概,常人四至到五至,五至到六至为数脉,六至到七至为疾脉;形有大,小(细)脉之分;如此而已。唯识势最难,内经云:大则病进,夫人有男女老幼,肥瘦高矮之不同,其脉必有大小之区别,为何言“大则病进”?此“大”言势也。试言其详。

其一,所谓势者,将至未至,在形之先,又不离其形,故切脉首当求势。论常人之脉势,大都谓之有力,不紧不慢,来去没有三五不调等。有力一词,争议颇大,如实脉、洪脉、牢脉皆有力而为病脉也。此有力者,不作力量之力解,当作生生不息之力解。以我之见,言有神也可,但势已难识,神更虚妄,以虚析虚,反增多歧。

其二,以27脉言脉势。浮脉者,轻取即得可以谓浮,而见脉有向表,向阳之兆者皆可言浮。洪脉者,来盛去衰,来盛为阳气有余,其来,见大,滑,浮,长之脉象,去衰为阴气不足,其去,见虚、散之脉象。散脉者,来去之脉力、至数皆三五不调,此心主已失节制诸脉之象,死期将至矣。上三脉为论脉势较为明显的脉。

其三,以病势言脉势。如阴寒积于里者,多见沉迟,疗养得法,阳气逐渐来复,可以中取而得最佳,此为得浮脉之势者,然忌见浮脉,因阳气生于脾肾,皆位于中下焦,若非新邪来袭,则为脱阳于外,而至虾游釜沸之脉者,深可虑也;年高之人,阴气日衰,故见沉、缓、细、弱者,脉证相符,可谓吉象,而有浮、数、大之势,阴证见阳脉,凶兆,而有涩、散之势者,而至雀啄屋漏之脉者,尤油灯燃尽,回天乏力,两者同为病深之脉,治法不同,转归不同,病情深浅也不同;又如弦脉者,主肝病、气机郁滞,肝气郁滞者,易横逆犯脾,然有此病机者,脉象也有差异,有弦脉不见者,仅有胸怀不畅、心情抑郁表现,如甘麦枣汤证,甘以缓之也,有时见时不见者,如痛泻要方所治之证,弦脉者,有弦似触长杆末梢者,有如按琴弦者,有如新张弓弦者,有如循刀刃者,渐次病深,先失胃气,后亡肾水,此皆以病势而论脉势也。

脉势言神也,脉之位、数、形言形也,位数形势之辨,尤形神之辨,此形神辨之一章。

难经一难
读难经一难实在是苦不堪言。

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这里问到为何取寸口决死生的问题,问得实在是好极了,这算是千年脉学开宗明义的第一个问题了。问题由两层组成:一个是寸口决死生吉凶,一个是独取寸口问题。其中决死生吉凶算是四级问题,而独取寸口是六级问题了。

读经典医籍,受尽所言不知所云之苦,这样清晰的,直指核心内容的问法也是少有,就像辩论赛场上,攻防要求“请对方正面回答”之后,全场屏息恭听一般,读到这里大概都会有一种期待了吧。

这位老师回答了: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

不错,因为是脉之大会,大概是所以决死生吉凶的原因吧。至于什么是大会,为什么是大会,先把问题摆着,接着听老师讲: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

嗯,人体真是奇妙啊,先生学问精深,这个也知道。不过这个只是讲脉的循行规律,没有涉及脉与五脏的关系啊,更没有讲为什么独取寸口了。大概学生愚钝,先生决定从浅入深了。

那么继续:
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完了。完了??又把皮球踢给脉之大会了?怎么就没了呢?到底我懂了没有呢?不知道

这位老师大概不会想到这么一问一答,遂息千年学者探究脉学原理的激情,脉学著作虽多,论到寸口决死生吉凶和独取寸口的问题无不引用该文,借了一程力就走过去了。憾!

昔日吕广曾言:“太阴者,肺之脉也。肺为诸脏上盖,主通阴阳,故十二经皆会手太阴寸口。所以决吉凶者,十二经有病,皆见寸口……”此为“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意。

呵呵~~~~
我看了前文半天也没明白,看了十十的话有点明白了

评论已关闭